财务建模2: 营业收入是预测之母

来源: 万信网
一次有计划、有准备的阳谋

营业收入是建模预测之母。所有企业都会在营业收入上大做文章,阳光城也不例外。

 

2019年年底,阳光城高调宣布销售额突破2000亿。销售额是先行指标,业内人士很快就能推算出2019年的营业收入。很多媒体随后纷纷质疑其负债率和高杠杆等其它财务指标。评级君很负债地告诉大家,2019年阳光城的其它指标一定会好看,而且非常好看。

原因是什么?因为营业收入非常重要,它是建模预测之母,必须好看。我们抽丝剥茧,一层层分析。

 

一是当下的奖金。

管理层兑现了业绩承诺,老板就要兑现管理层的奖金。

所以,阳光城的老板林腾蛟要提前准备大笔现金奖励。以朱荣斌为首的管理层这个年会过得很舒服。

 

二是未来的奖金。

销售额不是一锤子买卖,朱荣斌们不是仅仅要赚今年的奖金,老板林腾蛟也不允许,还要对明年、后年的销售额负责。今年的奖金只是奖金包的一部分,如果要拿到大钱,都在奖金包的最底层。

 

这也是营业收入预测最难的部分,明年的营业收入到底是多少,预测的依据是什么?一家公司的营业收入预测,金融专业人士往往习惯根据历史5年的增长率,或取平均数,或取最近三年的增长率平均数,或是用最近一年的增长率来预测。

 

事实并非这么简单。以阳光城为例,管理层奖金包的背后,是老板林腾蛟的任务包。林腾蛟的任务包又是什么?

 

前100名的房企都想进入前50名,前50名的房企都想进入前20名,前20名的房企都想进入前10名。阳光城在克而瑞销售榜单最新排名是13名,首席财务执行官吴建斌在年前的一次发布会上说,希望阳光城往前再挪二到三名。言下之意,阳光城要在2020年冲进前10。建斌总的对外讲话还是保守,阳光城对内的目标是2020年绝对不会止步前10。或者说,这只是以朱荣斌为首的管理层的保守目标。

 

林腾蛟任务包的目标是多少?评级君认为是3000亿。也就是说,林腾蛟希望保10争8进5。具体来说,阳光城2020年销售规模2500亿,2021年销售规模3000亿。2500亿是前10的门槛,3000亿是前8的门槛。3000亿之后,林腾蛟根据市场和管理层意见再作定夺,但心理预期目标是前五。

 

上述分析仅仅是预测,但并非毫无根据。2019年初,阳光城宣布当年的业绩目标是1900亿。懂行的人知道,阳光城在2019年的业绩实现至少是2000亿。少说100亿,是发布会外交辞令,给到行业希望。完成1900亿是兑现诺言,实现2000亿对市场是惊喜。2018的业绩承诺,仍然是同样的套路,结果突破口头预期,完成1600亿。

 

从2018年到2019年,提速500亿,说明以朱荣斌为首管理层的任务包并不轻,甚至说是很沉重。但放在行业竞争格局、公司排名和前10、前5的量级门槛,又很容易理解林腾蛟任务包的逻辑。

 

所以,阳光城2020的销售额和营业收入预测就很容易得出:2500亿。其实评级君在2019年初做建模的时候,就把阳光城的销售额锁定在2000亿。

 

如果只懂得金融建模,不熟悉行业竞争格局、企业战略目标和公司治理,仅仅从数据到数据来预测企业的营业收入,非常容易荒腔走板。如果懂得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过往历史,包括老板的个人气质和管理层集体人格,再回过头来看企业的财务数据,一切迎刃而解。

 

朱荣斌是2017年入职阳光城。朱氏入职的前一年是阳光城历年财报的谷底,各项财务指标极其难堪。朱氏临危受命,入职阳光城1个多月后,吴氏执掌阳光城财务大权。碧桂园曾经的三驾马车来了两驾,此时的林腾蛟心里在下着一盘大盘,心里既悦悦,又有忐忑。

 

入职不久,朱吴二人就将阳光城推进了手术室。阳光城财报彼时在谷底之下,朱氏和吴氏又踩上一脚,补上一刀,彻底将其打入谷底下面的地下室。这在财务行业有个专业名词,叫“洗大澡”。

 

这是一次有计划、有准备的阳谋。

 

从2017年到2019年再到2020年,阳光城走出一波“踩拉弹唱”行情。2017年是“踩”,通过“洗大澡”,将历史业绩的尘霾清除;2018年是拉,拉出一波小阳春行情;2019年是弹,弹出进军前10的马赛曲,2020年是唱,唱着小曲,吃着火锅,进入前10。

 

如果仅仅看过去5年的财务数据,很多人可能心惊肉跳,完全是一波“过山车”的节奏。但是,通过“踩拉弹唱”,你不仅能明白“数据过山车”的秘密,还能精准预测阳光城接下来未来三年全方位的表现,包括资本结构、融资空间极限和持有最低现金缓冲水平等指标。

 

但是,我们对于营业收入的理解,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个层面。营业收入的背后,是“规模局”。有规模有天下,有规模有一切,这是地产企业在冷兵器时代的陋习。在送走地产冷兵器时代最后的规模时间里,为了生存和发展,房企还要警惕哪些异动数据?这是另外一个课题。

 

要对伪规模保持足够的警惕,可以从下面角度分析,伪规模究竟对谁有好处?谁能从伪规模的背后分别拿到小钱、中钱和大钱?

我们列出入局者所有项:

  1. 管理层;

  2. 老板;

  3. 克而瑞、中指等中介机构;

  4. 银行和金融机构;

  5. 其他。

管理层和老板是规模的执行者,克而瑞和中指等中介机构是规模的鼓吹者和抬轿人;银行和金融机构是规模的受益者。如果从分配Money量级上比较,在财报上可以清晰显示,银行和金融机构拿了中钱,管理层、老板和克而瑞都拿了小钱,大钱都被“其他”拿走了。

 

透过“伪规模局”来看营业收入和销售额,不仅要看到营收和规模的好处,同时要看到其中被绑架的隐患。房企在赚到小钱的同时,无奈被绑架,其实喝了一点汤,但要命的是威胁到企业的现金流安全。伪规模和真安全,犹如熊掌和鱼翅,不可兼得。

 

在这场“规模局”背后,拿了中钱和大钱的受益者一定会在市场反转前,跑路最快,因为风险全在房企身上。跑路最快者也成为预测营业收入和销售额的先行逆向指标。

 

可能很多人很关心,为什么阳光城今年的各项指标一定会特别好看,这里面要部分归功于“老中医”建斌总,水很深。我们下次聊。

责任编辑: admin

相关资讯
写评论